安顺支队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目标,以健全机制为出发点、以实训实战为关键点、以战勤保障为支撑点,切实做好汛期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健全机制,瞄准出发点,深层次完善响应体系。一是健全预警联动机制。支队与自然资源、气象、应急、水务、水文等部门建立监测预警联动机制,强化信息共享,重点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预警通告,及时会商研判,第一时间掌握辖区风险隐患。二是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修订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预案,按照“中心城区、安西片区、安东片区”三大战区制定片区协作和跨区域抗洪抢险增援方案,建立“蓝、黄、橙、红”四色预警机制,明确响应等级和作战编成,确保第一时间精准接警、精准调派、精准出动。三是健全指挥调度机制。自主研发应用“执勤实力实时统计系统”,通过实时采集+云计算+可视化的方式,对各基层消防救援站人员、车辆、舟艇等重要执勤实力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实时显示,为指挥调度提供有力支撑。
实训实战,找准关键点,多举措提高专业水平。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支队在建强省级抗洪抢险救援队的基础上,依托6个消防救援站组建了6支站级抗洪抢险机动队,实行分散执勤和区域协作机制,集中优势兵力做足实战准备。二是开展专业培训。连续多年引进国际IRIA水域救援技术,开展冲锋舟驾驶、水面搜索、绳索救助等专业培训,建立了水域救援专业人才梯次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国际资质认证,具备国际救援资质的专业人才。三是组织实战演练。通过随机拉动的形式,开展抗洪抢险拉动演练;组织开展了“瀑乡勇士”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实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检验。
战勤保障,聚焦支撑点,全方位做足救援准备。一是完善装备配备。支队采购卫星通信车、模块化器材运输车和水域救援装备,并对照灾害事故装备携运标准,对各类装备进行模块化储备,进一步增强遂行出动能力。二是强化应急通信。支队按照一主一备的模式配齐图传设备,完成水域抛投无人机、水下通信模块等通信设备配备并模块化装车;在全市范围内配备MIMO-MESH数据链、高通量Ka段卫星便携站,构建了稳定可靠的现场通信网。同时,积极探索优质民用通信产品在消防应急通信保障中的运用,在全省率先配备头盔式、热靴式推流机,多进多出导播机等通信装备,有效提升了作战现场的信息保障能力。三是开展安全教育。邀请ERE应急救援专家开展典型水域救援案例复盘推演,采取“晨学一刻钟”和拍摄“安全vlog”等方式进行安全警示教育;通过作战安全管控平台、poc手持机推送灾害事故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增强了指战员作战安全意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