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贵州省多地持续暴雨,贵阳、遵义、铜仁等地多名群众被困,贵州消防多地指战员迅速赶赴现场,营救转移被困群众。
镜头一
【时间】6月12日凌晨
【事件】遵义消防赴正安县碧峰镇开展救援
6月12日凌晨,遵义市正安县碧峰镇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64.5毫米,造成部分山体滑坡、桥梁受损、水电和道路中断情况,碧峰镇四面环山,乡镇中间有河流穿过,常住人口2万余人。
6月12日凌晨4时16分,正安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报警,立即出动3车15人赶赴现场救援。同时,遵义市消防救援支队立即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成立碧峰镇特大暴雨灾害救援指挥部,调派特勤和湄潭、道真、凤冈、务川消防救援站5支抗洪抢险突击队,共计15车80人携带72小时携行包前往增援。
6月12日11时30分,救援力量全部抵达现场,全方位开展搜救疏散,并充分发挥消防装备优势,承担现场清淤、照明和通信保障等系列任务。
6月13日7时30分许,现场持续小雨,水流湍急,加之受灾户数较多,较难搜救,消防部门继续整合、调度现场救援力量(武警、民兵、社会救援队等),成立6个小分队,指派6名最熟悉水域救援的消防站站长担任队长,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沿现场河流两岸,采取房屋搜救、痕迹追踪、询问群众、手机定位、无人机侦查和发动群众寻找等系列搜救措施,全方位进行救援。
镜头二
【时间】6月13日凌晨
【事件】沿河消防赴农贸市场、龙堡村紧急营救
6月13日凌晨3时许,沿河自治县长征路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称,和平街道八一农贸市场发生内涝,数十家店铺面临被淹的危险。
接到警情后,该站立即出动1个抢险救援编队前往排涝。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侦察发现,湍急的洪流从农贸市场门面前奔涌而下,整个农贸市场被洪水“侵略”,积水1米多深,消防救援人员“手脚并用”探得下水道井盖位置,利用丁字镐、撬棍等工具翻起下水道2处井盖,成功排涝。
6月13日4时43分,沿河消防救援人员才刚刚排除内涝,再次接到报警:黑水镇龙堡村被淹,大量人员被困,请求救援。接到警情后,该站消防救援人员马不停蹄地继续向前挺进洪涝现场。
此时,整个龙堡村已被洪水围困,滚滚洪流已淹没一楼,受灾面积广,大量人员被困二楼房内,消防救援人员立即穿戴好水域救援防护装备,驾驶皮筏艇,携带救生衣、漂浮绳、救生圈等装备下水搜救被困人员。由于洪流中漂流物多,消防救援人员便利用划桨控制皮筏艇向前驶进,搜救途中消防救援人员通过询问政府驻村干部群众受困情况和喊话的方式进行搜救被困人员,利用皮筏艇和水域救援装备成功营救9名、转移38名被困人员。
由于该村大量村民被洪水围困时间长,又处于断水断电状态,导致该村村民生活物资紧缺。了解情况后,消防救援人员主动承担运送生活物资任务,运送饮用水、泡面、面包等生活物资20余箱,有效缓解被围困村民生活物资紧缺现状,并协助供电部门对被水围困的变压器断电,排除险情。
6月13日10时9分,沿河消防救援人员接到任务,位于黑水镇龙堡村五公里外的新群村有4人被洪水围困二楼,消防救援人员迅速携带相关救援装备赶赴受灾现场,并利用皮筏艇成功将4名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
镜头三
【时间】6月14日7时
【事件】贵阳消防赴息烽大山沟民进水泥厂开展救援
6月14日7时8分,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龙泉大道消防救援站接到指挥中心调度称:位于息烽大山沟民进水泥厂发生一起洪涝事故,有多人被困。龙泉大道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动1车6名消防指战员赶赴现场,于8时58分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消防指战员发现被困人员困于家中,需要紧急救援。
随后,龙泉大道消防救援站指挥员立即派一名消防员协助现场民警在现场设立安全警戒哨,随时观测灾害情况;两名经验丰富的消防员利用防坠落装备工具组对被困人员进行施救。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紧张救援,成功救出5名被困群众。
……
据了解,在今年汛期到来之前,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保民生”的实战需要,时刻保持枕戈待旦、箭在弦上的备战状态,坚决做到“四个到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汛情能够准确响应、迅速参战,坚决做到守土尽责、守土有方,誓在实战中彰显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的风采和担当。
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全面摸清我省3个多雨区、3种次生灾害类型、9条易发洪涝灾害河流、8个地质灾害高发区及12261处隐患点的情况底数,根据潜在危险性建立了四色预警(蓝、黄、橙、红色)和四级响应机制(总队、支队、大队、救援站),并实行两级预警机制(50毫米降雨支队预警,100毫米降雨总队预警),确保第一时间精准接警、精准调派、精准出动。
同时,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与气象、水利、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完善了联合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与应急厅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全面加强气象、洪涝、地质灾害监测,重点做好中心城市、河流、暴雨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精细化预报,密切监视汛情发展变化,强化信息共享,及时会商研判天气变化和灾害发展趋势。
此外,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与高铁、航空主管部门签署协议,打通力量投送绿色通道,重点解决涉油、涉电装备打包登机环节,建立人、车、装多种投送方式;积极探索与矿山救护、水电工程、安能公司、蓝天救援等专业救援力量的联合救援模式,与有资质的工程单位建立大型机械调用机制,多途径、全方位增强汛期应急救援整体合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